Home文民部落文章內容

民俗節日中的粿 你不知道的「貴」

2022/06/09

  • 文民編輯部
  • 2022/06/20
  • 8846

 

從古至今,無論是逢年過節,還是大大小小的民俗祭典與日常生活中的生命禮俗,我們都少不了各種應景的糕粿米食,但你知道嗎?這些糕、粿除了應景好吃之外,粿還是節慶的象徵甚至帶有一些神聖的意涵,所以在民間的禮俗中“粿”就有很多講究跟忌諱!像是不能隨意送人,隨意製作,有的只能祭祖但不能拿來拜神,有的粿還很貴氣,在炊制的過程中還有一堆講究!

 粿,是一種用米製成的傳統加工食品,並且帶有強烈的傳統民俗文化的特殊意涵與連結,除了逢年過節就是人生中重要禮俗才會製作來祭祀神明、祖先,或者分享給親友的。隨著使用的原料、米種不同,製作出來的粿也有很大的差別。如圓糯米與糖就可以製作出甜粿,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年糕,長糯米用來作米糕、粽子,而比較不那麼黏的在來米就可以製作發粿、菜頭粿、芋頭粿。

年糕

 “神聖的年糕”

在這些糕粿裡最貴氣、最神聖的就是年糕了!相信大家都知道年糕象徵著步步高昇,此外年糕還是一種帶有強烈民俗喜慶氛圍的食物祭品,除了歲末年初會出現之外,甜粿在人們重要的人生大事中,像是婚嫁、買房入厝、生男丁等大喜的時候也都會登場,被製作用來祭祀或作為聘禮,在拜拜的時候,甜粿除了可以祭祖之外,也適用於祭祀像是玉皇大帝、三官大帝等尊貴高級神靈。另外年糕的製作也有許多禁忌,例如一年內有辦過喪事的人家不能製作年糕,所以傳統民俗中家有,出嫁女兒才會送年糕回娘家,也因此隨便送人家年糕也被視為生活中的禁忌,像是台灣早期的農村社會,人情味十足,如果遇到鄰居家中有白事,那麼隔壁的就會多做一份來送給對方。

在炊粿的時候,許多老一輩的人會特別忌諱。

 在台灣早期農村社會,糕粿還是一種「經濟能力的象徵」,特別是甜粿,可以製作甜粿的人家就代表家裡經濟還不錯,所以甜粿在某種程度上就與「家運的興衰」劃上等號,一旦粿做得好、發得漂亮就代表家裡運勢好,所以在炊粿的時候,許多老一輩的人會特別忌諱,舉凡有產婦、剛生產完的貓狗、月事期間的婦人或是帶孝之人等靠近廚房,當然小孩子也不能在蒸籠旁邊亂說話,就可能導致整批粿吹作不成,像是蒸不熟、粿體塌陷、發糕不開花等「災難」,而粿沒做好就預示著家裡的運勢不太吉利,即使到了現代,這些製粿的禁忌還是相當有說服力的,也有不少人都表示有時候還真邪門,如果在炊粿的過程中遇到了這些事,老一輩人會在家裡撒一些鹽米或者在蒸籠旁邊放一些艾草來驅邪除穢。

 “發粿”

除了神聖的年糕甜粿之外,發粿也是年節歲時常見的糕粿,由於發糕頂端有裂開像是開花的樣子,所以被視為會發財、發達、好兆頭的吉祥糕點。客家人也把發糕的裂痕稱為「笑」,裂得越開,代表賺越多。比起甜粿年糕,發粿相對的更加普遍,即使不是什麼特殊的節日,許多人到廟裡也喜歡準備發粿來拜拜,以祈求財運跟事業都能大發。另外,「發粿」在傳統的觀念裡,象徵發財、發達,所以是不送外人的,特別是祭祀過的發粿,不過如果是公司開工拜拜的發粿,則可以分給員工食用,象徵大家發財。

紅龜粿與鹹龜粿

 “紅龜粿”

紅龜粿可以說是台灣人最熟悉的糕粿了,客家人稱作「紅粄」。紅龜粿通常都是討喜又充滿食慾的油亮紅色,令人食指大動,裡面包裹著花生碎、紅豆或芝麻等內餡,再印上吉祥長壽的龜紋,放在一片粿葉上,是許多長輩童年的最愛。

 《台灣通史》就提到:台人「歲時慶賀必用紅龜,象其形也。」紅龜粿象徵著長壽健康與福氣,而發粿則是發達與發財,這兩者普遍的出現在所有節慶拜拜的場合。此外紅龜粿也常常用來做壽、小孩滿週歲與祭祖等,都有祈求子孫繁榮興旺與長壽的意味,不過據說小孩滿週歲的紅龜粿不宜帶有「壽」、「卍」字等花紋。

 在台中東勢,每年正月十五元宵都會舉辦「新丁粄節」就會製作超大的紅龜粿來拜拜,並且分送給大家,至今已有百年歷史。早期的農業社會,家中如果有男丁出生都是家族大事,所以當地的客家族群就會統一在元宵節當天,製作「新丁粄」也就是紅龜粿,堆疊在神明、祖先面前乞求小孩平安長大,所以紅龜粿也有添丁興旺的意涵。

 紅龜粿的製作與發粿、甜粿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各種不同的的吉祥模具之外,還必須先製作好「粿粹」,也就是先用糯米粉與冷水揉製成麵團,再將其放到滾水中煮熟,煮好的糯米團子就是「粿粹」,又叫做「粄娘」也可以拿來製作湯圓,將粿粹加入更多的糯米粉佐以沙拉油、砂糖揉製成粿糰,再染色、包餡、上模最後以大火來蒸熟。

 “牽仔粿”
紅龜粿還有一個親戚叫做「牽仔粿」,現在已經不多見,牽仔粿外表跟紅龜粿很像只是較為扁長,表面則印著一串古錢,口味也都是甜的。牽仔粿象徵財運亨通、四季進財,通常是講究的拜天公、三界公或財神的儀式才會出現。

草仔粿

 “草仔粿”

相對於紅色的紅龜粿,草仔粿顧名思義就是綠色的,綠色的外皮通常是用艾草或是鼠麴草做的,帶著淡淡的草香,所以也叫鼠麴粿、草仔粿或是青團,客家人則稱作艾粄。清代官方的《重修臺灣府誌》就有「三月三日,採鼠麴草合粉為粿;薦祀之餘,以相贈遺。」的記載。草仔粿有鹹、甜兩種口味,通常都是包蘿蔔乾絲(菜脯米)的鹹口味較多,也有作成跟紅龜粿一樣只是顏色不同的「鹹龜粿」,不過多數都只在清明時拿來祭祀祖先、掃墓,不會用來拜神,所以也叫做清明粿、墓粿。

必桃(左)與摩訶(右)都是七月普度才會出現的粿。(翻攝自臉書)
白色的龜粿

“鬼月的粿”
在農曆七月的大型普度中,也會出現龜粿,但不是紅龜粿,而是白色的龜粿。由於普度拜拜的對象主要是針對來自陰間地府的鬼魂,因此龜粿就不予染紅,只印上紅色的龜紋,以示分別。另外台灣有些地區普度拜拜還會出現類似發糕的「必桃」與「摩訶」,這兩種鬼月限定的特殊糕點,相傳拿來拜好兄弟能讓其心開意解,離苦得樂。糕點業者更表示製作「必桃」與「摩訶」的同時必須保持誠心誠意的恭敬心,否則就很容易失敗。

 在台灣民間有一句俗諺說,「呷粿賺傢伙,年頭好到年尾」,在傳統節慶中粿都有其獨特的地位與象徵,簡單來說粿在就是財富、就是福運、就是添丁,這也是人們的物質生活中最大的依靠,古人用粿來祭祀,製粿來過節,今天我們則透過粿去認識它背後所蘊含故事與記憶,為日益平淡的歲時節慶文化,增添更多的滋味,延續更多的美好。

#糕粿 #逢年過節 #年糕 #發糕 #紅龜粿 #家運 

相關標籤 :

按地區搜索
按類型搜索節慶
文民部落
從活動月份搜索節慶
尋找縣市節慶
閱讀縣市相關文章